白特隨筆棧

找一個安靜且舒適的地方,分享一些生活經歷跟閱讀心得。

【寫作】傘

  來到政大之後,傘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  第一次來到政大,是在一場陰鬱的細雨中。當時,天空灰矇一片,雨滴像是自天庭垂下的線線蛛絲,初來乍到的我奔走在指南路上,視線所及,只有餐飲店中的零星燈火。高中尚未畢業的我,來到這裡參加面試,連成績都不知道有沒有帶回,就先浸濕了全身內外。從此,從注定就讀這間學校起,我沒有一天不帶著傘。

  傘,是一種文化。在一次與友人的閒聊中,我們得出了在身處環境中的同溫層保命的最好方法,就是撐起一頂與大家一樣的傘。「保命。」是的,當這個詞出現的時候,我們倆都笑了,但事實上,這是最真切不過的形容。

  我想,從意義上來說,整個同溫層即算是一頂大傘。它保護了我們免於外在的侵擾,但又限制了我們成為不一樣的存在。當主流意識過於強烈,群眾紛紛表態支持,撐起一頂頂小傘去支撐這頂大傘,同溫的傘層即越發僵固、越發難以打破。自此,誰也不敢表明不同的立場,與大眾格格不入的想法也就此邊緣化,成為一種受到剷除的存在。最終,即使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傘內秩序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,卻誰也無法反抗。
  誰知道,人們撐起傘是為了遮擋雨水,抑或是為了在環境中求生。

  其實,在哪裡人們總得需要撐起一把與他人一樣的傘。為了搏人歡心,我曾有段時間好好地研讀了各國關於穿搭的文章與建議,其中關於韓國穿搭的敘述寫道:「韓國人崇向族群主義,因此在做穿搭時,總會以每一季流行的主流服飾為主。」句外之意,為了不使自己在群體中看來突兀,韓國人在穿搭中往往會選擇在人群中較低調的服飾,使其成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。與同溫層相同,傘的存在成了一種偽裝,保護他們免於被貼上異端的標示。

  就結果論,原來傘是一種掩飾。不論是在文化中、群體中,甚至是一段關係中,我們總被指導著要成為什麼樣子,總被人群中的群體意識主宰,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褪去出生時的七彩斑斕,留下黑西裝與白襯衫的單調。

  與友人閒聊過後,我們的臉都沉了下來,一瞬之間,即使只有短短一瞬,我們對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產生了懷疑。很多很多的事物、很多很多的回憶與從小就喜歡的東西,現在已經完全想不起來為何而喜歡。那麼,這份喜歡會是虛假的嗎?

  「總之,在這裡還是不要亂講話好了。」語畢,公車靠站,他撐起傘離開,留下我獨自沉思。

——在想配圖的時候,才想起我什麼時候變成需要配圖才能寫文章的人了?
臉書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clwriting

『一位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寫手,有著一個作家夢。』